金年会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領導講話
河北地礦發展綱領
日期:2019-03-01 00:00:00 來源:局辦公室 作者:
【字号: 打印本頁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能幹什麼,還能幹什麼?我們是安于現狀,還是生于憂患?站在新的曆史方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領導下,我們地礦人以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聚焦主要矛盾,破解發展難題,通過廣泛深入的大讨論,面向時代,面向未來,自我解剖,借鑒先進,形成了自己戰略性系統性的發展綱領,用以指導今後的實踐。

一、我們曾經的榮光

新中國的地質工作,在百廢待興,一馬擋路、萬馬不能前行的形勢下應運而生。廣大地質工作者曾經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為新中國建設立下汗馬功勞;曾經在發展的歲月裡彷徨迷茫、艱難困頓、堅守摸索、執着追求,度過了最為峥嵘的歲月;曾經在火熱的經濟熱潮中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奮發圖強、大顯身手,默默無聞地為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充分體現了地質工作的先行性、基礎性、戰略性地位,鑄就了“三光榮”“四特别”的地質文化之魂。

1.在開展基礎地質調查中一馬當先

開展了覆蓋全省的1:100萬、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及以山區為主的1:5萬區域地質調查、礦産地質調查,為地質找礦提供了足量靶區,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開展了冀北地區1:20萬重力、全省山區1:2.5萬航磁、重要成礦區帶1:5萬化探等工作,進一步助推了找礦突破和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的解決;京津冀協同發展區1:5萬環境地質調查,為全省經濟建設、國土空間規劃、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多年來保持了河北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始終位于全國前列。同時,還遠赴新疆、西藏等邊遠地區,先後完成三輪西部國土資源大調查及大批區調、礦調項目,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2.在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中功勳卓著

在全省共勘查并提交礦産地1400餘處,特别是在鐵、煤、金、鉛鋅、銅等重要礦産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奠定了河北礦産資源大省的地位;組織開展了冀東、邯邢鋼鐵大會戰,為唐山、邯鄲等鋼鐵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司家營鐵礦勘查以近32億噸的儲量成為已開發的亞洲最大鐵礦床,榮獲2012年度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發現并探明的金廠峪、小營盤和峪耳崖三大金礦,使我省一度成為全國第三産金大省;勘查并參與開發的張家口蔡家營特大型鉛鋅礦是全國第一個引進外資開發的礦山;木吉村銅钼礦以81.8萬噸的探明儲量成為河北第一大銅礦,榮獲2010年度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累計查明的資源儲量以市場價為基準價計算,潛在經濟價值總計4萬億元左右。

3.在服務生态文明建設中奮發有為

開展了全省1:20萬水文地質普查,河北平原、山間盆地、壩上高原約10萬平方公裡主要農業區大比例尺農田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山區地下水勘查,城市供水水源地勘查等,為全省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實現糧食高産、穩産及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障。同時,積極拓展了環境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海洋地質、災害地質等服務領域,開展了兩次全省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及部分重要地熱田勘查;完成了我省主要農業區1:25萬土地質量調查,發現了3400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地;開展了65個山區縣(市)1:5萬地質災害詳查,完成了數百個礦山的環境恢複治理。為生态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及地質資源環境的合理開發與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服務。

4.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防災減災中貢獻突出

舉全局之力支持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組織開展了本世紀以來全國最大規模的“十隊百機千人”工程地質勘察大會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有力支撐了千年雄安的規劃建設。參與并出色完成了“7.21”抗洪救災、“5.12”汶川地質災害應急勘查治理、長江三峽地質災害治理、北方四省和西南地區抗旱找水、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等省内外重大行動。

5.在地質科技創新領域碩果累累

建局以來,數百項地質科技創新獲獎成果,有力推動了地質科技進步,培養和造就了大批地質科技人才:300多項地質科研成果和1000多人獲得國家或省、部級科技獎勵;湧現了一批先進集體和模範人物,其中“地質找礦功勳單位”4個,“地質找礦重大貢獻單位”5個,“全國文明單位”4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單位4個,有100餘人獲得了國家或省、部級勞動模範稱号。

二、我們新時代的新方位、新使命、新角色

新時代我們的新方位:伴随着共和國走進新時代,地礦系統也走進了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服務能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地質服務的新時代;走進了依靠人才優勢、創新優勢、技術優勢、數據優勢、文化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新時代;走進了大地質多元化服務大戰略的新時代;走進了繼往開來、重塑形象、大有作為、再現榮光的新時代。

新時代我們肩負的新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地質技術支撐,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态文明建設,服務重大工程建設,在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先行性、基礎性、戰略性的獨特作用,作出獨特貢獻。

新時代我們的新角色:政治建設的鐵軍,經濟建設的先行軍,生态文明建設的主力軍,文化建設上獨樹一幟,社會建設上争創先進。

三、我們的獨特優勢

62年的風雨曆程,在能源資源保障、水工環海地質服務領域,形成了五大獨特優勢。

1.人才優勢

我們是一支以“三高三多”為特點的先進生産力隊伍,擁有在職職工8600餘人,各類專業人才近6000名,占比近70%。一是高層次人才多,享受國務院津貼、省政府津貼及省管優秀專家49人;省突出貢獻專家及技師17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次人才7人。二是高職稱人才多,高級以上職稱1555人,占人才總數26%;三是高學曆人才多,大學本科以上學曆3536人,占人才總數的60%,碩士以上學曆591人,占人才總數的10%

2.技術優勢

我們擁有綜合勘查方法與手段:區調、鑽探、物探、化探、測繪、遙感、測試、監測,擁有大量高端技術裝備,可服務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主戰場。

我們擁有獨特的專業優勢:地下水監測、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礦山環境修複、海岸帶生态修複、高端實驗測試等,能夠在“三大攻堅戰”“三件大事”中發揮獨特作用。

3.創新優勢

我們擁有多個高層次的創新平台:建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院士工作站,10個省級創新工作室。還擁有地勘行業各領域領軍人才為首席專家的13支專家團隊,具備強大的地質科技創新能力。

我們擁有獨具特色的專業研究機構:有河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有省級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地質資源環境監測與保護重點實驗室”;有“河北省淺層地熱能研究中心”、“河北省地熱資源開發研究所”、“河北省地面沉降監測預警防治技術中心”、“河北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中心”、“河北省礦山環境治理技術服務隊”、“河北省海洋資源調查中心”等一批專業機構,有“河北省地質學會”等學會協會,能夠為全省能源資源保障、生态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建設等提供全方位、點對點的科技服務與支撐。

4.數據優勢

我們有系統權威的監測數據:有1956年至今成系列的全省地下水監測數據,可直接服務地下水開發利用及超采治理;有10多年全省平原區地面沉降動态監測數據,可直接服務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全省山區65個縣(市)的1:5萬地質災害詳查資料和4000多個地質災害隐患點數據,可直接服務防災減災救災;有實時的國産高分陸地及海洋遙感數據,可廣泛服務于自然資源管理、生态環境治理、農林業發展以及自然資源審計等方面工作。

我們有豐碩全面的調查數據:完成了覆蓋全省的區域基礎地質和礦産地質調查,掌握了大量基礎地質數據資料,可有力推動找礦突破和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的解決;先後開展了多個城市的城市地質調查或水工環綜合勘查,能夠為城市規劃建設、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提供科學依據;有全省主要農業區1:25萬和部分平原區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數據,多地發現的富鋅、富硒、富鍺等特色土地資源,可直接服務于品牌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發展;有全省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和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數據,可直接服務于水土污染防治;有覆蓋全省的1737個礦山、約3.15萬公頃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數據,可為礦山環境修複治理提供獨有的數據支撐;有積累多年的海洋環境監測數據,可有效預防赤潮等海洋環境災害,助力“藍色海灣”行動;有河北省地質遺迹調查數據,累計考察登記地質遺迹266處,可有力促進地質旅遊發展,助力全省旅遊産業化。

5.文化優勢

地質工作獨特的屬性培育了“三光榮”(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四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獻、特别能戰鬥)的地質文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地質工作者拼搏、奉獻、奮鬥、進取,必将持續地浸潤我們的隊伍,在共創地礦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征程中煥發新的時代風采。

四、我們發展中的主要矛盾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與地質服務不充分、不協調之間的矛盾是謂主要矛盾。地質服務不充分、不協調是謂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表現:

1.作為事業,地質工作的先行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發揮不充分;作為企業,核心競争力培育、體制機制的活力、貢獻社會的份額不充分。

2.大地質多元服務大戰略方面與政府和相關部門溝通銜接不充分。

3.以隊為基礎的小而全的組織模式制約着專業化水平的發揮不充分。

4.對獨特貢獻、獨特作用的宣傳不充分。

5.作為先進生産力要素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創新優勢、數據優勢、文化優勢發揮不充分。

6.存量資源的潛力發揮不充分。

7.事業化體制與企業化經營模式的不協調。

8.勞動貢獻與勞動分配的不協調。

9.局屬單位之間同質化競争形成的不協調。

10.現有人才、技術、裝備的水平與肩負使命的不協調。

11.地質科研的選題和成果推廣應用與政府、社會需求的不協調。

12.局屬單位内部管理與有關政策法規的不協調。

五、我們面臨的主要風險

1.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的形勢下,在事企不分的發展模式下,在左右為難的進取中,面臨剛性法紀約束而領導骨幹損失的風險。

2.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态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生态文明領域的市場主體會越來越多,人才競争會越來越激烈,我們的隊伍面臨着被社會資本沖擊而業務骨幹流失的風險。

我們是一支六十多年成長起來的性質獨特、作用獨特的隊伍,特殊的工作性質和曆史使命決定了這支隊伍既不能揮之即去,也不可能招之即來。如果不主動作為,自強自立,我們将失去有核心競争力的同志,政府會失去一支可依靠的有生力量。所以,必須維護我們隊伍的穩定性,必須保持我們隊伍的先進性,必須用發展的方法破解發展中的問題,必須擁抱改革,自我革命,創新格局、化解風險。

六、我們破解主要矛盾和化解主要風險的十四條方略

1.隻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才能以理論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堅定,确保事業的正确方向。

2.隻有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切實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體現到履職盡責的全過程,切實把法制意識融入到履職盡責的全過程,加強政治統領型地礦隊伍建設,把“兩個責任”落到實處,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壓态勢,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才能增強各級黨組織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提高各級領導班子的政治意識、法治意識和領導事業發展的能力水平,建設一支忠誠幹淨擔當的有生力量,發揮整體優勢,為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3.隻有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主動融入“三大攻堅戰”和“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在服務“三件大事”和“兩區”建設的過程中建功立業,才能體現大局意識,突出我們獨特的作用,作出獨特的貢獻。

4.隻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握政府需求與社會需求,為省委、省政府分憂解難,為市場需求提供服務,引起政府的重視,社會的認可,激發需求,才能赢得政府重用,社會信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主動調整隊伍的結構,在高質量的服務中赢得發展,再以發展壯大的自己更高層次地、更高質量地服務政府與社會,才能“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成為一支強大的能肩負使命的隊伍。

5.隻有強化事業、規範企業,敏銳風險意識,創新發展模式,夯實好思想基礎、制度基礎、政策基礎、人才基礎、能力基礎、裝備基礎,才能把握好戰略機遇期,赢得戰略主動,未雨綢缪,為深化改革奠定基礎,才能進一步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形成雙輪驅動、多極支撐、多點發力的良好局面;才能規避系統性風險,破除近憂遠慮,隊伍健康成長,骨幹亦然同袍,激情與智慧同在,成就與文化相随。我們決不能在法紀面前越底線,決不能在市場競争的資本面前打敗仗,決不能因為經營的不規範而損失我們的領導骨幹,決不能因為體制機制的制約而流失我們的業務骨幹,決不能失去精粹和精銳,隻留下忠厚和忠告。隻要我們廣大幹部群衆的思想統一、意志同在,我們的能力就在,我們的事業就在,我們的長遠的根本利益就在,我們的未來就可期盼。

6.隻有主動地與黨群部門和政府相關部門溝通,主動的與上級機關和業務同仁溝通,借重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層面的信任與支持,借重外來的經驗與教訓,并通過不同系列的專題特色宣傳,才能擴大影響,樹立形象,拓展業務,提升能力,赢得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7.隻有弘揚地礦特色文化,突出人才導向、先進導向,讓獨樹一幟的文化浸潤我們的隊伍,推進地礦命運共同體建設,才能營造和諧、樸素、積極、向上的氛圍,創造富有凝聚力、戰鬥力的内部環境。

8.隻有在能源、礦産勘查上有新突破,才能有樸素的立身之本。

9.隻有家底清楚,才能統籌兼顧,集中力量辦大事,激活資本謀發展。

10.隻有強化我們的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與時俱進地引進世界先進設備,依靠先進手段,才能為我們的事業和企業共同提供有力支撐,為核心競争力形成和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有力支撐,為大地質多元服務大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11.隻有眼睛向内看重自己的人才,有目的地加強培養,同時,眼睛向外有針對性地招引人才,有計劃地做好梯隊建設,才會逐漸形成隊伍的合理結構。

12.隻有高度重視工青婦工作,積極做好群團工作,文明創建工作,特别是做好青年工作,強化屬地和行業并重理念,才能綻放光華,提升社會地位,豐滿社會形象。

13.隻有完全領會“以大謀小,以小見大,大小統一”的思想方法,和“整體謀劃,典型引路,借聯并舉”的工作方法,才會上下同心,其利斷金。

14.隻有打造“五位一體”的地礦發展新格局,才能肩負起新時代的新使命。

七、我們探索發展的新模式

新的發展模式是: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強化事業,規範企業;分體運行,互為支撐;政策扶持,穩步發展;各盡所能、服務大局。

創新發展要實現:思維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格局創新。

轉型發展要實現:由傳統的服務領域向大地質多元服務大戰略轉型,由以隊為出資人的事企混體發展模式向以局為出資人的事企分體發展模式轉型,由單純的傳統地質科研向與研究解決資源環境重大問題并重轉型,由單純的技術服務型隊伍向“五位一體”的隊伍建設轉型。

強化事業要實現:強化服務大局的政治意識,強化服務大局的專業技術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強化服務大局的先行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強化培育政府需求的籌劃力,強化服務社會的影響力,強化新陳代謝增強隊伍活力,強化激勵機制激發内生動力,發揮局級層面和隊級層面與相關廳局、市縣業務對接的兩個積極性、兩種作用。

規範企業要實現:由以隊為出資人的小而散的同質化平面結構逐步調整為以局為出資人的集團化專業化品牌化立體結構;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突出專業化水平;統一形象,塑造形象,突出品牌化打造;發揮力量整合的拳頭優勢和地域子公司的靈活優勢,突出集團化作用;盤活優質資産,壯大集團實力,突出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下的規模與效益。

分體運行要實現:在人員分體、資産分體、經營分體、分配分體的基礎上,規範運行,事業專注公益屬性,企業專注市場屬性,形成局屬的一事一企兩個組織體系。

互為支撐要實現:事業單位的科技創新與企業集團的科研投入相互支撐,事業單位的項目運作與企業集團的項目實施相互支撐,事業單位的數據優勢與企業集團的市場化發展相互支撐,事業單位的人才流動與企業集團的人才流動相互支撐;事業、企業兩種不同的服務方式在地礦局這個同一平台上協同發展、良性互動,釋放各自機制優勢,促進相互發展。

政策扶持要實現:争取人事政策、财政政策、國有經營性資産監管政策,解除後顧之憂,激活生産力、發展生産力。

穩步發展要實現:借國有經營性資産統一監管之機,以問題為導向,深入調查研究;以目标為導向,積極争取政策;在保障幹部職工利益的前提下,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試點先行,紮實推進。

各盡所能要實現:事業更加充分展現公益屬性,企業更加充分體現市場屬性,無論身在事業還是企業都能釋放自我潛能,實現自我價值。

服務大局要實現:圍繞中心,服務中心,先行性切入,基礎性保障,公益性服務,戰略性作用,市場性補充。

為了提升我們地礦新時代的服務能力,為了破解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風險,為了幹部職工的長遠利益,我們應從容應對深化事業單位改革,主動作為,分兩步實施,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一是試點運行,借助高端智慧,做好頂層設計,理順各種關系,完善配套政策,做好新發展模式的四梁八柱工作;二是全面推開,組建集團,通過事企兩種組織形式的有機互補,逐步實現:事業隊伍越來越精幹,企業實力越來越壯大,互補空間越來越開闊,地礦作用越來越突顯,幹部群衆的獲得感越來越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越來越強,隊伍在創新中穩定成長,潛力在轉型中充分釋放。

八、我們建功立業的新格局

(一)打造政治上的鐵軍,在黨建上建功立業

1.抓好各級領導班子自身建設:一是政治建設統領一切,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落實“兩個責任”,着力踐行“三嚴三實”,識大體、懂大局、謀大事、幹大事,講廉潔、做表率、明底線、防風險,心系群衆、選好幹部;二是把思想建設落到實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打造地礦命運共同體為載體,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與共、休戚與共、生死與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三是把組織建設落到實處,加強忠誠、幹淨、擔當的“四支隊伍”建設,弘揚人才導向、先進導向,讓導向引領未來,為事業注入活力;四是把作風建設落到實處,強化群衆觀點,以群團建設為載體,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充分發揮群團聯系群衆的紐帶作用,把“八項規定”精神貫穿其中;五是把紀律建設落到實處,以落實《準則》《條例》為抓手,以派駐紀檢組工作為主導,多措并舉開展反腐倡廉建設,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反腐倡廉建設貫穿于工作生活的全方位;六是以制度建設規範各項工作,彰顯制度力量,堅持民主集中制,把群衆智慧與領導意志有機結合,提升民主生活會質量,不斷完善自我;七是注重工作方法,統籌兼顧,把握好重點、亮點、難點,有安排、有督導、有總結、有節奏。

2.抓好黨支部建設:一是貫徹好《中國共産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強化政治功能,強化組織能力,充分發揮其戰鬥堡壘作用;二是明确支部書記在組織建設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加強其政治地位;三是以開展各種活動為載體,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組織群衆、宣傳群衆、凝聚群衆、服務群衆,把理想信念和生産生活有機結合;四是走出去請進來,開闊視野,豁達胸襟;五是奪旗争先,體現黨組織活力。

3.抓好黨小組建設:一是在國外、省外、野外等偏遠地區的工作單位中發揮好前哨作用;二是發揮好最基層黨組織的忠誠示範作用;三是發揮好錘煉黨員的載體作用。

4.抓好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讓黨員有責任感、自豪感和歸屬感,開展“百老百少結對行”行動,老的傳幫帶,少的學幫敬,從生活到技術、從學識到品行全方位結對,體現地礦文化的曆史現實、未來意義。

5.抓好扶貧工作,讓文明之光照亮扶貧攻堅之路。形成局扶貧工作隊作表率,局屬單位跟進的系統感召效應,為大局中心工作集中發力。

(二)打造經濟建設的先行軍,在經濟建設中建功立業

1.不忘事業之本,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先行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充分、協調的高質量地質服務。深化基礎性理論研究,提升科技能力,充分利用國内外、省内外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集全局技術之力綜合研判潛力資源,力争在能源資源勘查上有新突破。

2.不忘使命擔當,全面服務“三件大事”和“兩區”建設,尤其要把服務雄安建設,作為集中體現地礦功能和價值的極為重要的工作,作為培養幹部提升素質的極為重要的陣地,作為建功立業極為重要的曆史機遇。

3.不忘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一帶一路”倡議中,“走出去”開辟海外市場。

4.不忘安全底線,服務防災減災救災,建設以局核心團隊為基礎,以各地市區域團隊為輔助的專業地質災害應急排查隊伍。

5.不忘标準制定,用相關技術規範與标準建設占據市場競争的制高點,用标準制定服務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6.不忘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強化科技創新,強化創新驅動,強化數據保密意識和大數據平台建設。在選題、研發、轉化上下功夫,讓專家團隊和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功能發揮更大、更實、更有帶動性作用;培育重點實驗室升級進位;培育一大批中青年科技、技能領軍人才和一大批專業攻關團隊;以不同數據集成、建模,與相關聯的業務有機統一,體現獨特價值,發揮獨特作用。籌集資金,重點扶持。

(三)打造生态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在多元化亮點服務中建功立業

1.激發政府需求,強化服務職能。利用整體優勢,圍繞政府之憂、政府之急、政府之需,謀劃地質服務方案,激發政府需求,實現先行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充分體現。

2.開拓事業領域,大地質多元服務大戰略。在水文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環境地質、海洋地質、旅遊地質、災害地質、生态地質等方面,圍繞山水林田湖草綜合修複治理、圍繞精準扶貧,圍繞地下空間和水土氣相關的重點内容做大文章,力争形成一批有所作為、有所影響、有所創新的典型亮點工作。

(四)打造獨樹一幟的地礦文化,在文化建設上建功立業

1.弘揚“三光榮”“四特别”優秀文化傳統,凝煉新時代地礦文化特色,以特色文化浸潤我們的隊伍。

2.培樹先進人物,宣傳先進人物。以時間為線、以人物為點,打造地礦文化特色畫卷。努力創造寫實與文藝的雙重作品,形成廣泛而熱烈的社會影響力,激發自我、有益社會。

3.整合下屬單位特色,營造地礦特色文化氛圍。采取多種方式,搭建平台、活躍精神、綻放光華。以區域文化的建設,為系統和地方盡責盡力。

4.組織不同系列的主題宣傳,擴大社會影響、樹立地礦形象,讓全社會了解我們的曾有的榮光和我們現在能幹什麼、還能幹什麼。

5.依托地質博物館,彰顯公益事業、彰顯地礦意義、彰顯地礦價值。

(五)打造争先創優的大局氛圍,在社會建設中建功立業

1.行業上,統籌工青婦工作,培育推舉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2.屬地上,主動參與地方社會治理,争創文明單位,争創文明社區。為地方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有機發展盡心盡責。

九、我們憧憬的可奮鬥、可期待的重要曆史節點

——從現在起,到2020年,以黨建統領全局,突出政治統領型的黨政、科技、技能、離退休老幹部的隊伍建設;突出扶貧攻堅的作用發揮;突出人才導向、先進導向的激勵體系建設,營造幹事創業的鮮明導向;突出服務大局中大事要事的典型引路作用;突出地礦文化建設;突出争創先進的社會建設。創新體制機制,理順事業和企業的關系,強化事業,規範企業,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地質服務,為有作為、有地位的地礦形象奠定紮實基礎。時代使命身體力行,時代角色深入人心。老中青幹部人才各得其所,忠誠、幹淨、擔當的地礦幹部隊伍初現風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再奮鬥5年,到2025年,黨政工作和科技工作、群團工作湧現出大批先進;幹部人才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曆結構、專業結構得到大幅度優化;事業對經濟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的支撐力大幅度提升;企業在市場的份額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國資系統的明星企業;省内戰略性能源、礦産資源力争有所大的突破;“走出去”得到長足和規範發展;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的實際作用明顯增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跻身省級和國家級行列;專家團隊和中青年領軍人才翻一番;科技成果的層次和轉化率顯著提高;大數據平台初見成效;行業核心競争力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日漸明顯;地質應急保障隊伍規範化發展;地礦文化推出系列典型人物,打造亮點作品,繼承并發展“三光榮”、“四特别”精神,浸潤幹部成長;在積極融入中心、融入大局的社會建設中形成争先創優的行動自覺;地礦命運共同體建設衆志成城。

——再努力10年,到2035年,現在的青年,明天的棟梁,在全面高質量持續服務發展的過程中,伴随共和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地礦事業湧現出更多的優秀人物、實現更偉大創舉。

——由此,到本世紀中葉,地礦新生代,将肩負未來的使命,更加光榮地服務并共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實現。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繼往開來、開拓進取。我們的隊伍有百分之五十的青年,無論現在還是将來,青年都是我們事業發展的有生力量。愛護青年、信任青年、培育青年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未來的召喚。适逢新時代的新方位新使命新角色,青年同志可以在黨組織的關愛和培育下健康成長,可以在地礦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繼往開來,可以在新發展模式的探索中建功立業,可以在“五位一體”的地礦事業中盡情綻放。未來屬于青年,讓我們攜手青年去奮鬥我們共同的事業,去實踐我們共同的憧憬,去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标。

十、我們堅定的政治态度

1.忠誠,突出一個“信”字。一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下前進,體會領袖情懷,汲取領袖智慧,實踐領袖思想,體現領袖意志;二信群衆。走群衆路線,拜群衆為師,感受群衆感情,汲取群衆智慧,引領群衆思想,激發群衆熱誠。以情感認同帶動思想認同,以思想認同帶來行動自覺。在具體的工作中體現“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

2.幹淨,突出一個“廉”字。一要利害教育自覺以廉;二要建章立制約束以廉;三要典型懲戒強制以廉。錘煉黨性,讓監督與被監督成為習慣。

3.擔當,突出一個“幹”字。一要帶着感情幹,想幹事,服務大局,為省委省政府分憂解難;二要帶着理想幹,能幹事,服務社會,為地礦事業注入活力;三要知行合一幹,幹成事,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在服務“三件大事”和“兩區”建設中建功立業。


責任編輯: 賈爽
相關新聞
本網站所刊登(不包括轉載)所有信息版權歸金年会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主辦:金年会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矣六街道辦事處中豪逸境花園2棟1單元1701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XML 地圖